DB4201∕T 707-2024 中华鳖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规范(武汉市)

ID

B08D36C981A541718D9D9226BBF7BADC

文件大小(MB)

0.31

页数:

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65.150,CCS,B 52,4201,武汉市地方标准,DB4201/T 707—2024,中华鳖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dustrial Cultivation of Pelodiscus sinensis Larva,2024 - 08 - 19发布,2024 - 09 - 19实施,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201/T 707—2024,I,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环境条件 1,产地环境 .1,4.1,水源、水质 1 4.2,5 养殖条件 2,工厂化养殖温室与鳖池 .2 5.1,配套设施与设备 .2 5.2,投喂设施 .2 5.3,6 苗种培育 2,苗种来源和质量要求 2 6.1,放养前准备 2 6.2,放养 2 6.3,饲养管理 .2 6.4,收获 3 6.5,7 日常管理 3,水质管理 .3 7.1,投饲后管理 3 7.2,巡池管理 .3 7.3,8 病害防控 3,病害预防 .3 8.1,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3 8.2,附录A (资料性) 常见稚、幼中华鳖病与防治方法 4,参考文献 .5,DB4201/T 707—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武汉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宏伟、周同、邹桂伟、罗相忠、田津檑,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电话:027-65683236,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可反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电话:027-81780188,邮箱:yfioffice@yfi.ac.cn,DB4201/T 707—2024,1,中华鳖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工厂化苗种培育的环境条件、养殖条件、苗种培育、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控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华鳖苗种工厂化培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21044 中华鳖,GB/T 26876 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GB/T 32140 中华鳖配合饲料,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471 绿色食品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755 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T 5067 无公害食品 中华鳖养殖技术规范,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SC/T 0004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SC/T 1107 中华鳖 亲鳖和苗种,DB4210/T 25 淡水池塘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环境条件,产地环境 4.1,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NY/T 5361、SC/T 0004的规定。产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电力充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无污染,配套设施齐全的地点。土壤保水性强,底质应无对中华鳖产生危害的物质存在。工厂化温室池底质和周边土壤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水源、水质 4.2,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中华鳖水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工厂化养殖用水的水质指标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DB4201/T 707—2024,2,5 养殖条件,工厂化养殖温室与鳖池 5.1,工厂化养殖温室宜为一层结构,长方形,顶部和四周采用钢架结构与塑料大棚结合建设,稚、幼鳖池采用砖混结构,面积为40 m2~120 m2,池深1.2 m~1.5 m,水深0.8 m~1.2 m,池壁垂直,上沿向池里延伸4 cm~6 cm,池底呈锅底形,坡度为100:2~100:4;池角呈弧形,有独立的进水和排放系统,养殖尾水排放应符合DB4210/T 25的规定,进排水口处设防逃网,完善的供热控温和供氧系统,温度保持在30℃左右,配套设施与设备 5.2,配套建设人工隐蔽栖息物,可选择悬挂隐蔽栖息网袋,网目规格1.5 mm~4.5 mm;面积应占养殖池面积的1/3~1/2。增氧设备采用纳米微孔增氧设备,配置微孔增氧系统,每2000 m2配备5.5 KW~7.5 KW鼓风机1台。在鳖池进水口处安装水平设置的管径40 mm~100 mm的PVC微流注水管,面向养殖池的管一侧钻孔径4 mm~6 mm孔,孔间距10 cm~15 cm,投喂设施 5.3,宜在水面下10 cm~20 cm处设置长方形水泥瓦、铝板、木板、竹板或玻璃纤维板等固定食台,规格0.6 m2~3.0 m2为宜;食台四周用钢丝绳绷紧,绳上端固定于池壁,6 苗种培育,苗种来源和质量要求 6.1,选择种质优良种鳖繁育的稚鳖,体色鲜亮,体表光洁,反应灵敏,四肢有力,无伤残、无畸变、无病害感染。中华鳖种质符合GB 21044的规定;质量符合SC/T 1107的要求,放养前准备 6.2,6.2.1 稚鳖消毒,稚鳖放养前,使用有效碘含量为……

……